晁廣云副校長進行出發前安全教育
七年級學生整裝待發
領導帶隊出發
展區內“沒有黃河就沒有我們這個民族”
講解員解說新中國治理黃河歷程
學生參觀學習“民族搖籃”展區
學生參觀學習新中國治理黃河歷程
學生凝神匯聚參觀學習
學生參觀黃河博物館合影
教師黃河博物館合影
為貫徹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理念,傳承黃河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4曰8日,鄭州四中迎賓校區七年級以“感受黃河文化之魂,走近華夏文明之源”為主要內容,開展了黃河博物館研學活動,副校長晁廣云、副校長鐘衛民、德育處副主任趙付濤、年級主任任廣龍、德育處輔導員老師魏合倫、七年級全體班主任、副班主任及家委會成員帶隊。
黃河博物館內以“華夏國脈——黃河巨龍的縮影”為主題,共分為流域地理、民族搖籃、千秋治河、治河新篇、和諧之路五個展區,全面展示了黃河自然概況、黃河文化、歷代治河、新時期治河新理念與實踐等內容,同學們熱情高漲,積極參觀學習、凝神聆聽講解員的解說。
第一展區“流域地理”和第二展區“民族搖籃”讓同學們感受到千百年來,因為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浩浩黃河水用她蜿蜒奔騰的九曲連環勾勒出了千萬條中華大地的生生血脈,以她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孕育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館內講解員介紹道,據歷史和考古記載,黃河流域誕生了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黃帝,并孕育了夏商周的燦爛文化,也是夏朝至北宋3300多年間歷代王朝的都城中心,可見黃河文化在不同歷史時期綻放的文明成果,充分彰顯了黃河文化偉大的歷史與時代價值!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黃河奔騰向前、百折不撓的氣勢,正是我們民族自強不息、蓬勃向上精神的生動寫照!
第三展區至第五展區“千秋治河”“治河新篇”“和諧之路”讓同學們了解了從古至今治理黃河的漫漫征程,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對治黃事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極大增強了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和奮斗熱情!治理黃河,歷來是中華民族安民興邦的大事!由于特殊的水情、河情,黃河水患頻繁,極難治理,史載其建國前“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歷朝歷代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黨和國家領導人相繼親臨黃河視察,全流域大規模綜合治理黃河,徹底扭轉歷史上頻繁決口、改道的局面,由此,生態環境改善,歲歲安瀾!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也指出要全面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譜寫黃河保護治理新篇章。至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黃河已走過70多年的光輝歷程,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成就!為此,我們當代學生應深刻理解、繼承和發揚黃河承載的華夏兒女與災害抗爭所蘊含的偉大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
曾幾何時,詩人們放聲長吟“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曾幾何時,愛國者們慷慨高唱“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黃河儼然已超出其地理范疇,變做了一條有著文化與精神的河融入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
黃河哺育了中華兒女!黃河孕育了華夏文明!黃河培育了民族精神!讀黃河就是讀中國!通過參觀學習,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了黃河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進一步增強了愛國熱情和民族凝聚力!相信鄭州四中的學子們定能傳承揚黃河文化,發揚民族精神!
鄭州市第四中學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京廣北路86號 郵編:450052 電話:0371-66964516 66980959
ICP備案:豫ICP備14006035號-1 傳真:0371-66964516
官方微信